风云渡

难得轻浮 且去潇洒
/
世间情爱千千万 我为何要赞颂贪婪
/
墙头太多遍地走
ALL FAKE

说一点儿《侠僧》,李少白和龙九,与金古武侠

-《侠僧探案传奇》-

    也是个挺神奇的事儿, @薛定谔的玉米 给我的安利基本上只要我看了就能吃下去,这次也不例外。

    感觉是挺久没看到在色调与构图上如此合我口味的片子了,整体的色调偏冷,前期明亮些后期阴暗些,却都让人很舒服。构图方面更是叫我喜欢,格局,偏重,形状,尤其光影,随便暂停都透着那么一股子美,直接地把故事就装在了画面里。我看其中一部的时候特别卡,九十分钟生生拉长成了仨半小时,故事线索都快扯碎了,我还是盯着画面瞧的津津有味。

    摄影的手法,在弹幕里很多人吐槽晃,我却觉得挺好。悬疑推理剧嘛,晃动的镜头能够烘托紧张的氛围,中和电影有些偏文艺的慢节奏叙述。去看了主创访谈,导演说在最后两部中才运用了大量的固定镜头,以表达沉郁的主题,觉得恍然大悟。而最后两部中王府、宫殿、庭院、祖庙的大量对称镜头和前期酒楼、马车、市井、郊外等等相对比,似乎也是在无形中说明了,一种从无序的民间走上皇家棋局的故事线。

    声音方面,原声几乎已经算是好作品的基本要求了,侠僧里的背景音也做的非常好,静中有声,动而不乱,一切显得非常真实而鲜活。BGM也相当中国韵味,看主创访谈看到负责人是个萌萌的歪果仁实在令我惊喜。全片有不少演员说着方言带着口音,反倒也是个优点——江湖本来就是有各色人等,鱼龙混杂,古代也没有普通话这东西,如果所有人都是一口标准的官话,也太扁平而假。几个方言口音的角色,某种程度上丰富了人设,另一方面也是角色的萌点了。

    演员,没有惊为天人的相貌,但所有人,都非常符合人设,显得相当现实又不出戏。群演们都是真真儿的平凡人,细看各有不同,放在整体里却不抢戏,非常难得——毕竟《陆小凤传奇》里还有几次群演丑的抢眼,当然也许是当年条件的限制23333。戏份稍重些的角色,演技都很有层次,也许没好成教科书,但该表达的,他们都完成的非常优秀。

    主角团的颜值,不是能一张图就惊艳的平面印象,是当他们活在剧里的时候,更多地发散出属于这个角色性格的风骨。但你细瞧,这些人里哪个不好看了?李少白浓眉大眼鼻直唇薄,狄八芳五官端方正气凛然,龙九长手长脚轮廓鲜明,女主和一众女配更是各有各的美,精怪的端庄的淡薄的妖冶的,实在是养眼的紧。和那种磨皮美颜的偶像剧比起来,他们好看的更真实,也更叫人亲近。

-

    吹完硬件条件,说说内容。

    由于某人在给我卖安利的时候直接剧透,所以我在看的时候,已经直接成为了旁观者中的旁观者。当然,我从小就不怕剧透,跟我爸讨论过这个问题,我俩都觉得好作品看一百遍也是好作品,知道了结尾反而更令人享受叙述的手法,能有更清晰的观感,看到更多的细节。

    所以我依然是很喜欢主角团,几个人摸索着在这堆事情里搅和,打打闹闹互相吐槽,抓出那些细节里的线索,还原出别人的喜怒爱恨。

-李少白-

    少林寺藏经阁长大的李少白是张白纸,读了太多渡世人苦厄的经文,却不知世人为何苦厄。

    师父叫他下山摆个算命摊儿听别人给他讲故事,他一面听一面学,眼睛里透着真诚和好奇,还跟来找自己麻烦的赌徒搞玄虚,看见人倒霉就拿书挡着脸偷笑,好一个无忧无虑少年郎。

    他跟武师父说还要下山断案的时候,武师父皱着眉:“你还要下山?”他赌气似的说了三个“去吧”,又心疼地说:“一旦涉足江湖,又怎么能全身而退?”

    是啊。起了兴的李少白已经有了欲念,有了要一探究竟的欲念。这张白纸上,开始着墨了。

    而李少白所遇的桩桩件件,也都越来越紧密的缠在了他身上。

    前三部,他还都是看客,破别人的案;大兴赌坊开始,他也成了别人戏里的一环。洛阳花会,他索性被扣上凶手的帽子,切身感受到了红尘爱恨。“威胁”菱儿远走,他开始保护身边的人;被逼上高崖时的愤怒,感到可笑,接着跳湖——从此,他已经不是那个无忧无虑少年郎了。

    洛阳花会是李少白的转折,从“别人的故事”变成“李少白的故事”,天下的局势以乔帮主之口揭开,感情线的明显进展,大夜叉的出现以及决定结局的“一指风情”。

    李少白跳入湖中,与世隔绝,身边绝对的安静,缓慢地向深处坠去。

    所有的疑问在他脑海中纠缠连结,他睁开了眼睛,龙九跳下来,游向他。

    从此开始,他依然在解谜,却更多地是在解自己的谜了。

    但他疑题未破,爱人、搭档、朋友都相继为他而死,观众沉浸在他的痛苦之中,他独坐屋檐下,口诵经文,身边再无一人,大雨滂沱。李少白睁开了眼睛,一身青衣,却只能在泥潭中看见爱人的幻影了。

    他终于看破了棋局,又能如何。

    他终究手刃仇人,大义灭亲,坐拥天下,又能如何呢。

    他不姓李,已非少,再无白。

-龙九-

    龙九是主角团里戏份最少,却最讨喜的角色。他其实也是主角团里和李少白相处最短,最远离真相的一个,所以他也是最纯粹,又最无辜的一个。

    龙九是个真真儿的江湖人,祖传的;是个真真儿的侠客,盗圣呢;又是个真真儿的少年,中二着。

    是个路痴,还不好好走道儿,是个贼,还挺有上进心。喝酒,买了二十坛就喝两坛;看姑娘,结果也就是看几眼;赌博,他还输的光了屁股。他一面是不耐烦地拿鼻孔看人,但一面又颠颠儿地跟着李少白走。

    他第一次见李少白,刚说完一句装逼台词感觉自己寂寞如雪,就有个不知从哪儿钻出来的小子,一脸认真地夸他年少有为,又夸他买的酒好。龙九眯着眼,一副算你识相的表情推推酒碗儿跟人示好,结果又被这看起来挺纯良的小子又反咬一口,气得他凑上去瞪着人家,学那“泼妇”骂人的方法。

    他跑去酒楼找李少白,从房上翻进去,提出要一起去找福王墓,说钱财归你,名声归我。李少白淡淡地拒绝他,他就歪着脑袋说不跟我走,赵菱儿正追杀你。

    他赌博要被人扒裤子找李少白求救说你就干看着呀,求来一句愿赌服输;他说我龙大侠一世英名就毁在那妞儿手里李少白你得给我报仇,结果被人三两句就转移了注意;他昨儿晚上没睡好,就披头散发穿一身儿里衣,支着脑袋躺在人家的桌子上。

    他长手长脚窝在树上,拿钢爪勾上个面具;他跑去旅店找李少白,缩在角落里扣个面具;他坐在车里,李少白坐在车辕,隔着朦胧的车帘说那个面具。他和李少白分头,去找到了揭穿医五七的人证;他在李少白被围时躲进暗处,跳进水里去拉起坠湖的李少白;他在医五七眼神一变时警觉上前,接住被震下擂台的李少白。

    他被追被下毒被迫杀命官盗玉玺,看着李少白借酒浇愁就买空了酒让小二去告诉李少白,自己躲在楼梯,等人来和他见一面。他被绑在玉玺下,瞪着李少白大喊你到底是谁,我为了你被追的像条狗一样。

    他看着李少白面无表情拿走了玉玺解开了捆着他的绳子,看着李少白转身离开说离我远一点。

    他被人一刀割喉,倒了下去,问的问题没有答案,看着的人没有回头。

    在龙九眼里,李少白一直是那个第一次见的李少白,哪怕是最终,他也相信着李少白不是害他的人,追他逼他毒他的人是大夜叉笑书生绣娘莫千里,不是李少白。那群人也许说了他们是为了李少白,于是龙九最后也只生气地喊出一句你到底是谁,而不是你为什么这么做。

    龙九一直想着发扬祖训以卫盗之道,一直带着一身自由洒脱的侠之骨,一直念着要跟李少白履行那个朋友之义。

    夜叉门可以以爱利用赵菱儿,以权利用狄八芳,却只能抓来龙九给他下毒,才让他做了一枚棋子。

-

    说说整个局吧。

    夜叉门的局到了最后,终究是得到了一个真正的君王。他血脉纯正,他曾心怀慈悲,他曾周旋武林,他曾尝尽甘霖,他曾痛心疾首。

    最终,少林寺讲经的僧人说,佛一无所有,众生却拥有一切;拥有的越多,妄想就越多,欲望就越多。

    因此李少白坐在屋檐下的时候是最接近佛也最接近魔的一刻,正如玉米那篇长评,一念佛,一念魔。他已一无所有,也能拥有一切,而最终他选择了去拥有一切,佛心终死,魔念早生。

    而最初白纸一般的李少白虽同样孑然一身,却并非是佛——佛的一无所有,是走过红尘种种之后的一无所有,若未见红尘,怎能成佛?因此方丈让他下山。武师父没想让他成佛,更不想让他成魔,因此不想他下山。

    “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增益其所不能。”在李少白渐渐失去一切的时候,这话始终萦绕在我脑海里。他保不住爱人,留不住搭档,最后剩下个朋友时已经快要心死,让他离自己远一点以求平安。话音还未落地,倒地声先传进了耳朵。最终,他亲手切断了自己的血脉之亲。

    皇位是什么?是高处不胜寒。是无人相陪,无人可信,无人可爱。是要把一切牢牢抓在自己手里,俯视苍生,心如死水。

-关于金古与武侠-

    玉米是在十二岁时看古龙的,我是在十二岁时读金庸的。

    我在高中时才看了古龙,才知道武侠小说还可以这么写。

    玉米总说金庸粉和古龙粉不共戴天,我也很无奈,我俩进过很多相同的坑,一句一句聊天却不怎么聊得下去(除了卖安利的时候,我俩都很死缠烂打……)

    我觉得侠客当到最后,总要担起为国为民的责任;玉米坚信侠客应该跳出现实,快意恩仇,逍遥自在。

    从写作风格上来讲,古龙的风格是极为明显的。节奏明快,无限转折,自问自答。这种写作风格从艺术上来讲更富有深意,推敲琢磨起来也更有趣。而金庸则是稳扎稳打,逻辑顺畅,多描写故事背景与人物心理。读来是比较平淡与厚重的。可以说古龙是由人物来写故事,而金庸则由社会来讲人。古龙好像不太爱写爱情,金庸却让爱情缠了人满身,一遍遍问世间,情为何物。

    古龙写武侠写理想,金庸写武侠写现实。

    也许正是因此,影视里古龙难拍,拍的好、能体现风格的更是太少,侠僧的手法大概能算一个;金庸则是谁都敢拍,拍的遍地都是,也有作为题材拍成了经典的,但从来没有一种风格叫金庸风。至少我目前为止,还从没见过。

    我在半年之前吧大概,重新开始听了一遍《白眉大侠》。发现我如今想的故事,已经和最初喜欢的武侠偏离了太多,于是开始重新思考,什么是武侠?

    “侠”,应该是游离于国家统治体系之外的一群人,他们遵循自己的原则,凭借自己的能力,帮助自己认为需要帮助的人,惩罚自己觉得应该惩罚的人。

    他们认为的惩恶扬善,都是在他们自己标准里的善与恶,而他们的标准,就一定是对的吗?是与非和恩与怨之间,从来就不是等号。这时,冷静的人会思考,冲动的人则会提刀。

    而绿林,是最热血的存在。

    于是矛盾产生,仇怨结下,冤冤相报何时了。人生只有不过百年,仇怨却常延续。

    因此江湖是动荡的,不安因子,那么统治者必然不能完全放任。江湖与庙堂的纠缠也是武侠小说中很爱描写的题材,金庸小说大量依托历史,写朝堂毫不奇怪;古龙却也写朝堂,写皇帝也是绝顶高手。

    为什么?因为想要遂心需要力量,武力、财力、权力。武侠武侠,武力已经是必备条件;财力作为生不带来死不带去,常常被高手们视如粪土。而权力则永远是把控在统治者手中的,哪怕武林盟主也不过一介草民。

    但江湖不能服从庙堂,庙堂又不能放任江湖,阶级矛盾就此存在。

    当然,不写这一层也能写武侠,金古也都各有作品,不再赘述。写什么元素都只是作者的选择,灵活多变才会有更多的作品,形形色色,花样百出。

   而每个有武侠梦的人,心中都一定装着一个侠客的背影。

-

    侠僧我全片看完之后,要说平静也挺平静,要说震撼也着实震撼(尤其写完长评感觉整个人都快飞升了)。有两个地方我哭了出来,一个是李少白去找武师父,武师父却不出来见他,李少白站在原地流着泪大吼,武师父,我心里闷得慌。

    另一个是李少白不敢回头去看龙九,目眦欲裂,捂住心口,再抬起头时,眼神凶恶如夜叉。

    我抹着眼泪儿就忽然想起那个,全片我唯一回放了的镜头——

    龙九把酒碗推过去,骄傲眼睛里带着赞许:“赏你抿一口。”

    他对面的少年眼神清朗,在嘴角底下藏着一点儿笑,说:“不抿。”

——

    如果有看完我瞎叨叨了这么多的,给您鞠躬,辛苦了

 

评论(5)
热度(22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© 风云渡 | Powered by LOFTER